新書速遞 | 賴尚清《朱子仁論研究》
發表時間:2023-12-08 14:50:45 作者:賴尚清 來源:儒家網,朱子學研究
本書以“仁”為中心來研究朱子仁論思想的淵源、朱子圍繞仁論所做的論辯、朱子與湖湘學派的往復書信等內容,呈現了朱子哲學體系,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本書以朱子仁論為研究對象,對朱子仁論的伊洛淵源、朱子早期仁論、湖湘學派對朱子早期心性論的影響做深入的討論;對主要發生在朱子和張栻等湖湘學者之間的“《洙泗言仁錄》辯”“‘觀過知仁’辯”“‘知覺言仁’辯”“《仁說》之辯”的近百封書信進行堅實的考證,明辨其序次與往復關系;在此基礎上,對朱子中年時期四大論辯的義理亦做深入研究,進而專章論述朱子《仁說》的主要義理,并在“綜論”一章統論朱子哲學的特質,特別研究了朱子哲學中的“生理”思想、太極和理一分殊的關系、理和心的關系,論證了朱子之仁為道德實踐的自律主體,研究朱子仁論和伊藤仁齋、戴震仁論的異同,對當今朱子學研究的重大問題有深入的回應。
賴尚清,字依仁,號蘭溪,福建龍巖永定區人,1976年生。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哲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哲學博士,師從陳來先生;南京大學博士后,師從賴永海先生;首都師范大學哲學碩士,師從白奚先生。主要研究領域為儒家哲學,特別是宋明理學。并擬把學術領域逐漸拓展到佛學、道家、以康德為主的西方哲學,以及經學。
第一章 朱子仁論的伊洛淵源
第一節 程顥的仁論
第二節 程頤的仁論
第三節 楊時的仁論
第四節 謝良佐的仁論
第五節 呂大臨的仁論
第六節 胡宏的仁論
第七節 張栻的仁論
第二章 朱子早期仁論研究
第一節 李侗與朱子論仁——以《延平答問》為中心
第二節 湖湘學派對朱子早期心性思想的影響
第三章 “《洙泗言仁錄》辯”研究
第一節 “《洙泗言仁錄》辯”書信詳考
第二節 “《洙泗言仁錄》辯”義理研究
第四章 “‘觀過知仁’辯”研究
第一節 “‘觀過知仁’辯”書信詳考
第二節 “‘觀過知仁’辯”義理研究
第五章 “‘知覺言仁’辯”研究
第一節 “‘知覺言仁’辯”書信詳考
第二節 “‘知覺言仁’辯”義理研究
第六章 “《仁說》之辯”研究
第一節 “《仁說》之辯”書信詳考
第二節 “《仁說》之辯”義理研究
第七章 朱子《仁說》義理研究
第一節 天地以生物為心
第二節 心之德、愛之理
第三節 朱子對“離愛言仁”說的批判
第四節 朱子和張栻《仁說》異同
第八章 綜論朱子仁論及其哲學體系的特質
第一節 朱子“生理”思想研究
第二節 論朱子哲學中的“太極”與“理一分殊”
第三節 論朱子“仁者,理即是心,心即是理” 第四節 朱子和伊藤仁齋、戴震之仁論比較研究
第五節 論儒家的道德律——普遍公共利益原則
附錄一 “《洙泗言仁錄》辯”書信詳考編表
附錄二 “‘觀過知仁’辯”書信詳考編表
附錄三 “‘知覺言仁’辯”書信詳考編表
附錄四 “《仁說》之辯”書信詳考編表
《朱子仁論研究》對朱子仁論的伊洛淵源、朱子早期仁論、湖湘學派對朱子早期心性論的影響作了深入討論;對主要發生在朱子和湖湘學者之間的四大辯論“洙泗言仁錄辯”、“觀過知仁辯”、“知覺言仁辯”、“仁說之辯”作了深入研究。尤其是,本書對四大辯論涉及的朱子等學者的近百封書信進行了堅實的考證,確定其時間、序次和往復關系,推翻了既有研究的考訂結論,找到了更為堅實的支點。
有關朱子“仁說”以及南宋道學關于“洙泗言仁”、“觀過知仁”等的辯論,是南宋理學和朱子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此類主題以前雖有學者進行過分散研究,但本書在廣泛掌握相關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大量收集第一手資料,加以整體梳理,深入考證分析,其研究與結論已經超越了現有的海內外研究,達到了本課題研究的最新水平。此外,本書對朱子中年時代的心性論、功夫論在南宋理學的意義作了總體分析,對如何用康德哲學理解朱子學也提出了對臺港新儒家的回應和自己的分析,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
本書結構合理,文字平實,線索清晰,顯示了作者基礎扎實,學風認真的特點 。本書的突出特點是全面和深入,在仔細研讀文本,反復體貼其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細致考論,使得本書在朱子前中期仁論及其所涉及問題上比現有的研究更為深入,辨析更為精細,把握更為全面,考證更為翔實,體現出作者已經具有很強的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本書對朱子前中期仁論所作的研究,不論在整體上還是在部分上,不論在資料上還是在分析上,都達到了比較高的學術水平。希望作者在本書的基礎上,進一步努力,在朱子哲學思想研究的方面,做出更多的成績。